跟业务走线,在同一个点遇到一个家企业的两个业务,一个是负责方便面的浩广配资,一个是负责饮料的。负责饮料的跟老板聊天、抽烟;负责方便面的在那里卖力气整排面、上货。饮料业务呆了七八分钟后走了,方便面业务又整理了二十多分钟才走。
店老板说:这就叫同人不同命。那个饮料业务上个月工资拿了 9000 多,而方便面的业务只拿了 5000 多,就算再勤快也档不住方便面整体销量下滑的事实。
从 2023 年到现在,基本上速食业务员比同线路饮料业务员工资少个五六千都是常事。而在省总那个职级,一年少个十二三万工资也都是正常水准 ……
方便面"难卖"
上个季度算是饮料与方便面业务拿工资差距最小的时候了。"下个月就要进入淡季了,天热,谁还吃方便面?"业务员大潘说。在饮料还没到旺季的时候,方便面却已经要进入淡季了。
"方便面的旺季一个是春节前,一个是开学季"。相较于饮料行业热销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时间,方便面的销售时间基本集中十天半个月就结束了。"赶在淡季前,把终端店一些临期产品调整下,让店老板少些压力",在拼不过销量的时候,作为业务只能拼自己的服务。
(这每一袋都是业务员一个个捆绑的)
下滑的不只是方便面,下滑更狠的是方便粉丝、螺蛳粉这些新品。都是 60%-70% 左右的下滑。那么,为什么方便速食的市场越来越小?
说几个细节可能就好理解了。方便面的保质期是 6 个月,饮料一般是 1 年;方便面的出厂价一箱是在 36 元 -40 元;饮料的出厂价在 28-30 元。方便面一箱 24 包,毛利在 5 元;饮料 18 瓶装浩广配资,毛利在 5.6 元。另外,方便面可能一周这一箱你都卖不出去;饮料,两三天可能就出的差不多了,大家算一下这个毛利率以及回转时间。同样挣 5 元,你付出的成本和时间,方便面都要远超饮料的。
方便面的优势是轻,卖得量少,所以很多夫妻店都是从拼多多、京东、淘宝上下单,没人愿意从业务那里拿单。不像饮料,量大,需要业务上门整理排面补货,整理冰柜。而方便面唯一的优势也就是你不下小心在网上下多了单,有临期货你不好找业务调换。但其实,业务为了开你这个点,就算明知道你不是从他那拿的货,他也会给你调。
方便面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谣言。就说防腐剂这个谣言谁没听过,明明方便面是靠干燥的。饮料说含糖不健康,那行,我可以出无糖的。你说方便面不健康,那我不做油炸做非油炸的,结果呢?五谷道场、拉面说哪一个做出了市场。
有人说,经济越下滑,方便面越好卖。嗯,那你是不知道有个东西叫挂面,挂面比方便面便宜,你顿顿吃,一包挂面够你吃三天。比穷比不了那就比产业升级,但可惜,方便面升级一直没升上去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正常升级的标准方向是合味道那种小桶高价。2023 年,合味道在山姆推出个巨大桶,里面是 20 多个小桶,曾经爆炒到上千元一桶。但营销过后,目前市场上合味道产品的新鲜度大部分停留在 2024 年 12 月,还有大量是 10 月的货,说白了,你想升级,消费者都不接受。
再讲个好笑的观点,某公司高层对卖速食的产品经理说,疫情时,方便面的量大幅提升。这就说明你们是扩大了产品消费人群,增加了消费者单次食用量。但现在业绩大幅下滑,就是因为你的产品出问题了,不得消费者心。
你说要是一个产品业绩下滑,说这个产品有问题,但如果 100 个产品里,90 个下滑,是产品问题还是环境问题?去看一看外面的产业园,上周走访了长三角几个产业园,去年中介公司门口还停着老板的迈巴赫、宾利,今年中介门口都挂着转让。建筑工地、产业园这些方便面消耗的"大头儿",如今门可罗雀,那业务员可不就只能拿基本工资渡日。
当然,不被关注也有不被关注的好处。比如,白象的多半桶面,以前叫多半袋或多半桶,现在跟"千禾 0 ""其它没了""壹号土"都是注册商标,你以为是多了半桶多了半袋,其实,它也是商标。但没有媒体或消费者关注到这点,省了改包装的钱。
只能"熬过去"
"业绩不好,勤劳来凑。努力到无能为力,拼搏到感动自己",这是业务员的心理催眠,就是说你看我都这样努力了,业绩还不好,那不能说是我差。只是在开工资的时候,看着自己那基本工资,似乎也就只是自己感动自己,因为老板只会觉得你拿这些工资就是你真正的价值。
什么"努力到无能为力,拼搏到感动自己"都是组织体系的不作为,转而用来 PUA 业务们。为什么要努力到无能为力,明明知道努力不努力都是一个结果,业务力是改变不了产品的缺陷和行业大环境以及消费者不消费的。只是不想你躺平,就是你拿着 4000 的工资,但还要付出 14000 的工作强度才行。你怎么能不努力,你明明已经那么差了,再不努力似乎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。所以,方便速食的业务,继续加油,自己感动自己。嗯,领导只会看你的费用占比,有没有拜访足够的点数,一个店有没有把排面做到它要求的那样。
快消品这行业原则上来讲,也是选择大于努力。比如,你现在是卖饮料的,现在天气热的时间久,那就是好卖。2024 年 10 月多少企业的饮料是供不应求的,因为天气热。
我们再做一个假设,未来功能饮料会是出现下滑的势头不?是有这个可能的,因为会有大量人工智能来替代不少体力劳动者,但现在功能饮料的势头还在上升中。这就是当下选择与未来选择之间的差距。也许真有一天,遍地机器人,功能饮料销量下滑,那个时候你能说是因为业务不努力吗?
同样的,对于方便速食行业来讲,过去几年我们也见到了城头变幻大王旗,从自嗨锅、拉面说、螺蛳粉到自热米饭等等,在那个时候这些产品真是拿到融资拿到手软,这些产品的成绩没一个是因为业务"努力到无能为力"的,不需要铺市、不需要占有率,只是在那个环境下,你有新的故事就能拿到投资。
从来,挣钱与业务无关,但 PUA,背锅,都少不了业务。在环境变了的时候,要不就放松对业务的要求,要么就让饮料与速食整合下,把业务工资提高下。"钱"和"闲"你总得给业务一个吧,可现在的情况是即给不了"钱"更给不了"闲"。
为什么做速食的厂家少,因为你看有速食的企业市值还不如单卖饮料的,谁愿意只做速食?从目前的环境来看,未来速食想恢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。在淡季留下业务,大可把考核任务降下来。
曾听方便面业务开玩笑说:我们努力让领导换个新嫂子浩广配资,而后呢,我们能租个好一点的房子 ……
文商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